台灣醫療環境在健保總額預算制實施後,競爭程度越來越激烈,醫院可藉由流程改善達成醫療品質提昇與成本降低等二個重要目的。醫療服務流程所涉及專業性及複雜性,使其在流程改善上必須十分注意所造成影響的深度及廣度,模擬技術可同時考量流程中相關影響因素及參數以預測出系統未來的變化,此技術在醫療界已有相當程度應用,藥劑部門應用仍屬起步。本研究藉由實地測量方式蒐集模型參數,每日自9時至12時共3小時,共觀察六日,將模擬結果與實際調劑個案數比較模型適用性,再進行改善方案結果模擬。將個案醫院門診調劑流程分爲一般藥品調劑與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調劑二部份,一般調劑案件平均每件處理時間爲17至25分鐘,等待時間部分一般調劑等待時間最長步驟爲調劑台分配,爲5至11分鐘,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調劑劑平均每件處理時間爲16至19分鐘,等待時間以發藥最長,約爲7分鐘。與實際情況比較,有一日模型模擬模型完成人數經檢定符合實際狀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調劑案件中共二日經檢定符合實際狀況。評估四種改善方案,分別爲增加1名調劑台處理人員、增加1名調劑人員、增加1名核對人員、增加1名發藥人員。模擬結果一般案件調劑以增加1名調劑台分配藥袋人員效益最大,處理時間可由17.5分降至13.8分。慢箋案件以增加1名發藥人員效益最大,處理時間可由18.6分降至16.0分。結果顯示模擬技術可應用於門診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