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93.210
  • 期刊

綠色工業革命時代之綠建築技術

摘要


工業革命時代,由於人類發明了鋼筋水泥的結構材料,讓建築原本承重牆結構限制得到解放,以及有了製造大面積平板玻璃技術出現,建築物設置窗戶的面積與方位毫不受限制,當現代建築如果未考慮到外殼節能、空調節能設計的話,那未來60 年它的總排碳量將是非常驚人的,將會助長地球暖化,加速氣候變遷的形成與極端氣候惡化。製造一噸的水泥所產生CO_2 排量,在台灣是高達855Kg,而製造一噸鋼材所產生的CO_2 排量只有683Kg,而木材每立方米之CO_2 排量是-723Kg。近代工業時代之建築工程的設計觀念,建築基地上原始存在的大自然之元素,例如既有的生物棲地之喬木、灌木等植物,可以用機械工具毫不費力地迅速除掉,或是將自然棲地內非生物元素( 如水池、有機土壤) 輕易填平或挖除,而讓原本構成基地內歷經數百年甚至數千年所形成的生態棲地,一夕間就被破壞消失了,造成周圍環境生物之食物網破壞,進而造成該場所之生物多樣性降低,甚至物種絕滅。表層土壤與植被生物被剷掉移除的時候,它原有的保水性也就瞬間降低,如果在施工時或完工後又將其地面做成不透水硬鋪面,如柏油路、水泥廣場、不透水磚鋪面地等,當降雨的時候,地面逕流水量因為土壤滲透吸收量變少而會突然暴增,雨勢太大將會造成瞬間局部淹水。因此進入綠色工業革命時代,建築須在日常能源耗用須採取外殼與設備節能技術,在工程資材須採取減碳技術,在基地景觀工程須採取自然循環型生態技術,以符合未來綠建築發展之需要。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