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252.140
  • 期刊

玩美:王國維境界美學及其詩歌實踐

摘要


過去學者們多者主王國維的「境界」美學多認為來自叔本華(Schopenhauer, 1788~1860)和尼采(Nietzsche, 1844~1900);然而筆者認為「境界」的審美觀點在中國早有前例,雖然不成體系,也不深入,但存在一股潛流,自成系譜,可由此系譜歸納靜安美學。 在27~33歲專治文學期間,王國維運用西方美學觀點進行傳統文學的批評,眾所周知的是運用叔本華的悲劇美學觀寫成《紅樓夢評論》。33 歲《人間詞話》成,代表他詞學研究的心得,其詞學批評標舉「境界」(意境),亦是對西方美學的接受與傳播。 筆者認為「境界」美學乃對西方美學觀點的接受與傳播,而主要觀念的翻轉來自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美學。不過,這個美學觀點揭示之後,觀其詩歌美學的實踐,則較多是叔本華「意志」、「悲觀」學說對人生觀感的展示,然而他詩作中的遊戲性亦可見他對康德美學的接受與傳播。本文以王國維詩作為分析對象,將焦點聚於王國維對西方美學的接受與傳播,展示其詩歌創作中的「抒情底蘊」及「境界美學」。

關鍵字

王國維 叔本華 美學 現代 清末 接受與傳播 康德 境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