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5.95.107
  • 期刊

文化資本在廣告代理業的創意實踐 廣告業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理論思維

摘要


因應時代潮流走向高附加價值的知識經濟,政府致力推動「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劃」,其中文化創意產業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在文化創意產業的框架下,廣告產業被列為一項支援與週邊產業,作為支持相關產業部門的專業領域。這樣的產業架構,一方面肯定了知識加值的效益,但卻忽略了廣告產業自我組織的產業邏輯,也限制了產業循環的回饋作用。本研究以廣告產業的本質特性為基礎,整合相關學術理論,把廣告產業放在動態的文化循環中,探討廣告產業的文化產製現象。透過文化資本觀念對相關理論的連結,主要目的在於串聯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的複合特性,銜接兩大理論脈絡的隔閡。另一方面,也重新定義廣告產業的主體性,建立文化傳承與社會責任的基礎。同時,透過廣告產業體系本身競爭合作與規範調節的作用,進入到各個行業領域成為價值鏈的一員,為客戶提供專業廣告服務,具體實踐廣告產業的文化與經濟貢獻。

參考文獻


台北市廣告業經營人協會編製(1995)。綜合廣告公司標準作業手冊。台北:台北市廣告業經營人協會。
朱元鴻(2000)。文化工業:因繁榮而即將作廢的類概念。台灣產業研究。3,11-45。
仲曉玲、徐子超譯、R. E. Caves(2003)。文化創意產業:以契約達成藝術與商業的媒合(上、下)。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李璞良譯、Howkins, J.(2000)。創意經濟。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吳思華(2004)。文化創意的產業化思維。典藏今藝術。136,114-117。

被引用紀錄


何淑靜(2012)。從本土到國際-趣遊碗的設計與創業歷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2/NCTU.2012.0056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