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6.85.225
  • 期刊

慢性B型肝炎臨床治療規律與應用

摘要


病毒性肝炎是世界上的多發病,傳染性強,發病率高。中醫藥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優勢在於辨證論治。兩千多年前的中醫古籍中就有與現代肝炎臨床表現類似的病候記載,諸如黃疸、脅痛、癥瘕、鼓脹等病症。慢性B型肝炎的分期論治觀點:為慢性肝炎早期濕熱壅盛;繼之,肝鬱脾虛;後期濕熱未盡,脾虛氣滯,瘀血阻絡;晚期肝腎陰虛,瘀阻脈絡。中醫證候學在本病的具體應用,具體論述如:(1)早期為濕熱疫毒壅盛,濕熱疫毒由外而內侵入人體,盤踞肝臟,致疫毒蘊結,肝膽濕熱,疏泄失職。治療大法為清熱解毒,疏肝行氣,方選茵陳蒿湯、甘露消毒丹加減;(2)中期以肝鬱脾虛為主,濕熱疫毒困阻肝木,肝氣鬱滯,肝失疏泄,木不疏土,脾失健運,而見乏力納少,肝區不過,或兼便溏、溲黃、苔膩、脈弦。治以疏肝運脾,解毒化瘀;(3)後期及晚期為肝腎陰虧,瘀熱互結,由於濕熱膠結,留戀不去,一方面使肝氣鬱結,血行瘀滯,另一方面暗耗陰血。肝陰不足,下汲腎水,子病及母,腎陰亦虧,成肝腎陰虧,瘀熱互結之證。作者認為慢性B型肝炎後期部分患者進入早期肝硬化階段,故治療當滋補肝腎、化瘀軟堅,緩緩圖治,選方以一貫煎、四逆散加味為主。作者認為治療慢性肝炎,柔肝養陰、活血化瘀、運脾理氣當交互採用。濕熱膠結纏綿不去,暗耗陰血;肝失疏泄,氣機鬱滯,血行不暢,瘀血阻滯;肝氣不舒,克脾犯胃,中土受損,以上為慢性肝病的基本病機演變規律。對慢性B型肝炎採用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生化病理檢驗)相結合,分期論治,在辨病辨證用藥方面有獨到的經驗,療效顯著,以上淺見論述希望在臨床辨證論治慢性肝病可作為參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