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48.124
  • 期刊

危害因子與風險評估工具

摘要


完整的風險評估方法往往須要較完整的資料、較長的分析時間以及較高的本職學能,因此在人力吃緊的製造廠,時間及專業程度有限情形下,僅能落實法令規定的甲類、乙類、丙類及丁類危險性工作場,且大部分為委外執行,不在法令規定的製程或設備則落實度較差。本文針對系統由簡單至複雜程度之不同,將系統是否應改善?與改善建議是否到位?這兩事件,分成兩個層級來分析,在執行上較不須複雜的專業技術,而將傳統的風險評估方法應用於最複雜的製程系統或設備列為第三層級。第一層級為最簡易層級:簡易的防災四道門;第二層級為較複雜層級:異常路徑的防災四道門。傳統上常用風險評估工具均列為第三層級:完整的防災四道門。因篇幅有限,本文僅針對屬表格類的風險評估工具HazOp(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ies,危害與操作性研究)、FMEA(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What-IF(萬一….如果)作說明。本文針對HazOp、FMEA及What-IF三個方法,提到不同方法之應用盲點,以及分析上如何結合八大危害因子與防災四道門,以有系統的依序分析方式,將潛在風險更完整找出。在操作面上,JSA(Job Safety Analysis,工作安全分析法或稱作業安全分析法)分析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標準作業流程),目前在業界也廣為應用,但在實務上針對每個步驟可能跳過、部分完成或反向動作所衍生之潛在危害則未被重視,以至於潛在風險無法完整找出,本文也會針對此點做一完整描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