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9.62.103
  • 期刊

《莊子》心齋「氣」觀念的詮釋問題

The Interpret Studying about "qi" of "Zhuangzi-[Xin-zhai]"

摘要


《莊子•內篇》言氣,有做為形構之始基的「氣」,另有指涉工夫修養之境界的「氣」。本文專就「心齋」之修養工夫所論述的「聽之以氣」,做為一義理的解析。
倘若從形構之始基的「氣」而言,「聽之以氣」在層次上與「聽之以耳」已混同而無以異,且「聽之以氣」的層次亦不可能超越在「聽之以心」之上,如是「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的位階進程,即不得其解,故「聽之以氣」當從工夫修養的境界,去尋求合理的解釋。
此「聽之以耳」、「聽之以心」、「聽之以氣」的工夫進程,可與〈養生主〉「庖丁解牛」之由「目視」、「心知」而「神遇」的層次位階,一一對應,「聽之以耳」是「目視」,「聽之以心」是「心知」,「聽之以氣」則是「神遇」,故「聽之以氣的境界,超越在「聽之以心」之上的困惑,即可消解。
依「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的界定,人的存在困局在心知宰制氣,氣就此失去了自在自得的神采氣韻,故工夫在心上做。「虛」即「無聽之以心」而達人心,「待物」即「聽之以氣」而達人氣,「氣」得到了釋放,而融入了「天地一氣」之中,此時的「氣」不再是事實義的「現象」而是價值義的「物自身」了。

關鍵字

心齋 聽之以耳 聽之以心 聽之以氣 目視 心知 神遇 虛而待物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馮友蘭(1991)。中國哲學史新編。臺北:藍燈文化公司。
張恆壽(1983)。莊子新探。湖北:人民出版社。
張恆壽。莊子新探
崔大華(1992)。莊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崔大華(1992)。莊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被引用紀錄


高子嬿(2015)。《中論》與《老子》的實踐策略探析〔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5.00576
林彥邦(2012)。太和鼓鬯:《谿山琴況》的美學觀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2.00904
廖怡嘉(2010)。莊子生死觀之現代詮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0.00517
江毓奇(2009)。《莊子》「典範人格」義蘊的詮釋與重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9.01286
劉智妙(2009)。《管子》四篇「精氣論」研究〔博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9.0038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