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202.45
  • 期刊

從「社會學」的視域論「文學流派」研究的新方向

Discussion on the New Opinion of "Literature Schools" Research from "Sociology"

摘要


過去,對於明清時期「文學流派」的研究,大抵偏重在理論意涵、創作風格的詮釋與評價。這是屬於「文學內部」的研究視域。在這種進路下,往往忽略了「流派」做為一個群體,所具有的「社會性」。因此,其成果不能完整地揭明「文學流派」的性質及意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另就「社會學」的視域,去研究「流派」,實有必要。
本文以「文學流派領袖『理想型社會性格』及其『聚眾效力』」此一論題的構想,作為由「社會學」的視域對「文學流派」的研究開啟新方向的示例。未來,將繼續就文學流派領袖的「社會地位」及其所處的「社會結構」,一一探討影響「流派」之「聚眾效力」的因素及條件。最終的目的在於建構「流派聚眾效力」的系統性理論,以供應用於個別文學流派的研究。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朱德發(1997)。主體思維與文學史觀。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張廷玉。明史。台北:藝文印書館。
袁震宇、劉明今(1996)。中國文學批評通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伊丕聰編著、高連欣審校(1989)。王漁洋先生年譜。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葉嘉瑩(1983)。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台北:純真出版社。

被引用紀錄


徐秀菁(2014)。清代常州派四部詞選評點唐宋詞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41220151201047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