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179.20
  • 期刊

王船山氣論系統中「性體」觀念的涵義及其理論價值

Wang Chuan-Shan, on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Hsing-Ti (Moral Creative Reality)' and It's Theoretical Value Under the Presupposition of Chi's Ontological Monism

摘要


在宋明理學中,主宰宇宙生化的本體乃是「理」或「天理」。「性」字原就「個體」之存在說,後來亦指宇宙本體即「性體」。伊川乃提出「性即理」這一劃時代的理論,成為宋明儒學的基本教義。另一方面,因宇宙萬物的存在基質是「氣」,理學在討論理、氣的關係上,經朱子的發展,造成理氣二元論的性格過於明顯。明代氣論學者羅整庵、王廷相都力主「天地一氣」,然而,卻只承認「氣」才能終古常在,反對「性」無生滅之說;則「性體」義難以成立。本文指出,船山亦即氣言天,其所謂「氣」,乃理、氣「合兩端於一體」的本體。「理」意指本體一「氣」本身乃是一固有主宰生化之「性」的實體,氣終古常在,「性(理)」亦然。渾然一氣,純然一理,亦純然一性,天地本體一「氣」即一「理」體、一「性」體;氣之「性」的義涵,乃「健順」之德、知能之用。最後,在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從四個方面,比較船山與宋明大儒之「性體」觀念的不同,以說明其理論價值。

關鍵字

性體 性即理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宋張載(1981)。張載集。台北:里仁書局。
宋程顥、程頤(1981)。二程集。台北:里仁書局。
宋黎德敬編(1984)。朱子語類。台北:文津出版社。
宋朱熹著、陳俊民校定(2000)。朱子文集。台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明王船山(1972)。船山遺書全集。台北:自由出版社。

被引用紀錄


陳繪宇(2014)。論唐君毅對王船山的解釋──以「天道論」為中心〔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41220151202484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