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85.213
  • 期刊

台灣清領時期經學發展考察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s Study Development in Taiwan during the Ching Occupation Period

摘要


清代的經學發展主要可分為三期:以辨偽為主的清初經學、以小學與名物考訂為主的乾嘉經學、今文學發皇的晚清經學,其間名家輩出,成果斐然。屬於清帝國新佔領地的台灣,在兩百餘年的清領時期中,曾出現的經學研究學者及其著作亦有不少,略可分為以下兩類:第一是台灣本地的經學研究學者,如施瓊芳(府城人,著有《春秋節要》)、王士俊(竹塹人,著有《易經註解》)、吳子光(淡水廳人,著有《經餘雜錄》等)、林耀峰(艋舺人,著有《觀象指南》、《易說》等)、黃敬(關渡人,著有《易經異類存編》、《易義總論》、《古今占法》)、楊克彰(佳臘莊人,著有《周易管窺》、《易中辯義》)、鄭用錫(竹塹人,著有《周禮解疑》)、鄭用鑑(竹塹人,著有《易經易讀》)等;第二是遊宦來台的經學研究學者,如丁蓮(台灣府學教授,著有《易經萃解》)、沈起元(曾任台灣知府,著有《周易孔義集說》)、胡承珙(曾任台灣道,著有《毛詩後箋》、《小爾雅義證》、《儀禮古今文疏義》等)、范咸(曾任台灣監察御使,著有《周易原始》、《讀經小識》等)、蔡必菼(曾任台灣府儒學教授,著有《四書直解》、《五經翼注》)、謝金鑾(曾任嘉義縣學教諭,著有《論語續注補義》)等,除了這些撰有專書者之外,亦有部分學者在文集之中有零星篇章與經學有關。雖曰「斷簡殘編,蒐羅匪易」,本文廣泛蒐集爬梳相關文獻史料,兼顧外部環境(文教程度、書籍的典藏與出版等)以及內部理路進行深入探討,庶幾呈現台灣清領時期經學研究學者及其論著的主要成就與特色。

並列摘要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s study development in Taiwan during the Ching occupation period. Because Taiwan was not as Jiangsu or Anhui, had a wealthy academic accumulation, there were not so many researchers about confucian classics. But some of the officials of Ching empire in Taiwan were important scholars about confucian classics, Hu Cheng-Gong is the famous one. In the latter Ching occupation period, Taiwan also appeared some local researchers, including Wu Zi-Guang, Zheng Yong-Xi, Zheng Yong-Jian and so on.

參考文獻


川口長孺(1987)。台灣鄭氏紀事。台北:大通書局。
王必昌(1987)。重修台灣縣志。台北:大通書局。
王國璠(1974)。台灣先賢著作提要。新竹:台灣省立新竹社會教育館。
王國璠、邱勝安(1977)。三百年來台灣作家與作品。高雄:台灣時報社。
王國璠編(1988)。台北市志‧卷九。台北:台北市政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