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161.77
  • 期刊

王龍溪與季彭山的論辯

The Debate between Wang Lung-Hsi and Ji Pang-Shan

摘要


王龍溪對良知教中的本體體會為「自然無欲」,本體之應物如水鏡之照物,自然而然,此是順陽明所言「無善無惡心之體」而作了推進。而季彭山則認為龍溪如此言本體,失去了道德實踐中應有的警惕義,故彭山主張以「龍惕」言本體。此龍惕與自然之爭論,可以展示出儒學所言本體的兩個面相。

關鍵字

自然 龍惕 陽明學

被引用紀錄


陳泰西(2017)。宋明理學中「惡」之來源的探析——以朱子、王陽明、劉蕺山思想為討論重點〔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0266
黃繼立(2010)。「身體」與「工夫」:明代儒學身體觀類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3024
黃泊凱(2008)。良知統三教的研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52390
許珮玟(2010)。王門後學工夫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02695
陳憲中(2014)。儒家式的圓教:劉蕺山的氣論思想〔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412201512012152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