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20.56
  • 期刊

道家思想的境界型態旨趣

The State of Mind in the Line of Taoist Vision

摘要


牟宗三先生以「境界型態」提示道家形上思想的特質,歷來都是廣受討論的議題。境界型態是相對於實有型態而言的,莊子外雜篇許多宇宙論陳述,乃至於兩漢氣化宇宙論,都是老子道論的實有型態發展。而莊子內篇與王弼老子注,則以境界型態之形上論述為重心。本文的論述目標,在於呈現道家思想之境界型態的發展脈絡,與義理趨向。故追本溯源從老子原文為起點,先論老子道論之實有與境界兩種論述,再論莊子最為核心的工夫論與境界示現,最後演論王弼的境界論述的全體大要。關於老子的境界型態方面,本文剖析老子對道之沖虛妙用的闡述,歸結到沖虛之「無」雖未必建構任何新的價值,卻有保住一切價值使不失落的作用。關於莊子方面,本文先述莊子重要的工夫論,再論莊子之修養工夫論所達到的境界。關於王弼,本文細數王弼如何從名理詮釋的方法,消融《老子》「生之」、「畜之」等實有語句,又如何以玄理觀照,將老子所言「道」,總攝於一「沖虛境界」之玄通無礙的作用,並論證王弼實以此「沖虛境界」為道成就萬物的充份而且必要的條件,甚且就是道本身。最後的結論:一方面推崇「境界型態道論」足以將老莊義理的表裡精粗,融會貫通略無滯礙;同時也肯定王弼以前道論之實有型態發展的價值。

關鍵字

老子 莊子 王弼 境界型態 實有型態 沖虛境界 形上學

被引用紀錄


賴甯麗(2009)。王弼《老子注》對原始老子思想的化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7363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