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13.233
  • 期刊

自我探索與發展之經驗結構:奠基於辯證存在生命生涯模式之輔導方案

Experience Structure of Self-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 Guidence Program Based on the Dialectic Existential Lifecareer Model

摘要


辯證存在生命生涯模式(Dialectic Existential Lifecareer Model),是以「在世存有」、「和諧辯證法」、「安身立命」為核心關切的生涯發展本質論述與輔導諮商運作模式,《生涯錦囊:變的力量》則是奠基於DEL模式所發展出來的18單元生命生涯輔導活動。本文聚焦於其中4個聚焦於自我探索之活動(秘笈),儘管並非實徵研究,依然藉助現象學分析。先逐一說明各秘笈帶給使用者的經驗結構,再進一步揭露蘊含在跨秘笈自我探索經驗結構之中的預期生命生涯轉化移動:(1)貫串三時:在當下統整唯我獨屬的過去、現在、未來以形構貫串三時之我;(2)剛柔並濟:交錯運用與揉合客觀解析與直觀體驗策略以形構主客交融之我;(3)善用多義:個人在移動著綜觀全局中體驗理解落差以形構整全之我;(4)持續翻新:在持續翻新個人特色與其正反影響中成為展現自我之專家;(5)翻新空間:藉由對處境之新理解與籌劃開展新空間。其終極目標,在以DEL辯證觀輔助自我,沿雙重路徑在時間空間中翻新、實踐,而在當下安身立命。

參考文獻


李維倫(2017)。受傷的時間性:受性侵害及家庭關係斷損少女之生活經驗的存在現象學分析。中華心理學刊,59(3),145-161。http://dx.doi.org/10.6129/CJP.20170518
洪瑞斌(2017)。「個我」與「大我」以雙文化自我觀點建構臺灣大學生生涯敘說。本土心理學研究,47,161-231。https://doi.org/10.6254/2017.47.161
翁士恆、彭榮邦(2018)。以「非我」為引探究受苦經驗與療癒實踐行動:從現象學取徑。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1(3),253-274。http://dx.doi.org/ 10.6254%2f2017.47.161
曹訓嘉、許育光、劉淑慧(2023)。覓情與營生交融開展:矯正學校離校青年再求學生涯發展經驗之現象學探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66,41-80。https://doi.org/10.53106/172851862023010066002
劉淑慧、夏允中、王智弘、孫頌賢(2019)。自我及其在生活世界中的運作:從存在現象學處境結構觀之。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5,1-26。http://dx.doi.org/10.3966%2f17285186201905005500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