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45.114
  • 期刊

崩塌裸露坡地復育工法成效評鑑法建立之研究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崩塌裸露地復育工法最終目的在於恢復該區的生物迴圈運行機制,運用的手段分為防止表土沖蝕即邊坡穩定工,生育基盤重建即植生基礎工和人工造林撫育工三階段。本研究將復育工法成效分為:一、表土沖蝕防治(A級);二、生育基盤重建(B級);三、複層式植生樣態重建(C級);四、生物迴圈重建(D級)四級作為評鑑之依據,並依坡度和地質條件不同探主觀判定法定義適用之工法與資材,讓工程設計者和一般生態觀察家能簡易判定成效。本研究將坡度分為自然植生坡度(35°以下)、重建生育基盤坡度(35°~60°)及人工建立生育基盤坡度(60°以上)三級。地質條件則分新裸露崩塌面、惡地及硬岩面三類。植生復育物種指標分成草本、灌木及喬木三種,不分外來種類、本土種類或人工栽植及自然入侵。施做工法依勞動力和機具需求分成重力工法(型框自由樑)、輕力工(打樁編柵、掛網噴植)及微力工(無網噴植)。本研究發現現有工法呈現雙峰發展:人工建立生育基盤坡度等級如硬岩地質常採用型框自由樑法,成效通常分佈於A級;在自然植生坡度等級若屬新裸露崩塌面復育成效常分佈於D級。本成效評鑑法採坡度、地質及坡地性質混合法三類建立評鑑標準。本工法成效評鑑法之建立僅為初步之研究,並未導入科學化之統計分析法是未來應努力的方向,期望水土保持界之先進能共襄盛舉,深入研究探討工法成效評鑑之方法。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徐文義(2008)。鋪網噴植應用於山區道路邊坡保護效果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6/NPUST.2008.0028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