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53.152
  • 期刊

消費者對文化商品造形符碼之認知差異探討-以茶器為例

摘要


台灣以「提升文化產業的設計能量」為宗旨,預期在國際市場上,應用華人文化價值賦予設計領域能量,建立市場影響力,並藉由具象商品讓無形文化遺產得以傳承。文化商品的造形發展取向於文化意涵的傳遞,在產品設計過程中,設計師藉由個人認知,將抽象的文化意涵具象化(編碼)構成產品造形特徵,預期消費者能藉由外顯特徵引起內隱共鳴,然而,消費者在產品造形上的認知(解碼)克能存在差距。有鑑於此,本研究分析12件應用東方文化符碼之市售茶器,藉由深度訪談,在前期帶入符號學中「能指」與「所指」解碼,解構設計端在外顯特徵之轉化;後以符號學兩層次序列表為基礎,探討消費者在外顯特徵上所接受到之內隱意涵及認知差異。研究將商品分為三種面向之設計目的,分別為品牌策略面、消費者市場面、個人體悟面,並提出針對其設計目的提出建議,以有效提高消費者端連結性,其建議為:(1)品牌策略面之產品應著重於行銷面,為消費者建立完整的知識背景,使產品有效地傳達其意涵;(2)消費者市場面之產品應以意象傳達為主,將認知空間留予消費者,連結個人情感鏈結;(3)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應避免繁雜的設計元素,避免過多主觀資訊干擾消費者客觀認知,且在製程或美感上若必須修改特徵,應來回考量此修改,是否會影響消費者對應用元素之認知造成偏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