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64.164
  • 期刊

韓樂來勢洶洶?台灣偶像團體仿製韓國流行音樂公式

摘要


2009年,韓國男子偶像團體Super Junior一曲〈Sorry Sorry〉席捲亞洲,促使K-Pop成為韓流新一波的領導指標。韓國流行音樂成功推向全球化並非一蹴可幾,而是根基於韓國流行音樂產製端長久以來的推動策略、政府的政經支援,以及逐步拓展海外市場的行銷模式。韓國流行音樂在歷經「擴大本國市場」、「擴散海外市場」時期後,現今已邁入第三階段的「全球/在地化」時期。本文分析發現,韓國流行音樂產製端為因應全球化為導向的市場策略,以達到去文化情境化與本質化的目的,消除跨國文化傳佈的隔閡,發展出五種全球化脈絡下的韓國流行音樂公式,分別為:主打舞曲曲風、英文歌名與重覆性歌詞、簡單易學的舞蹈、團體成員的分進合擊,以及MV場景的去在地化。而台灣偶像團體一味挪用韓國流行音樂元素,忽略兩國的目標閱聽眾與輸出市場本不在同一個脈絡中,因而導致不必要的文化去情境化,產生文本與閱聽眾的連結間矛盾的狀況,更使得台灣團體喪失原有的風格與在地文化內涵。

被引用紀錄


謝佳媛(2017)。韓國流行音樂產業的全球化策略研究-S.M. Entertainment Co., Ltd. 的日本市場開拓事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7.0026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