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172.7
  • 期刊
  • OpenAccess

符號語言學作為數學的教學進路初探-以負數的概念模型譬喻為例

摘要


符號語言學(semiotics)對負數的學習相當具有可借鑑之處。就像「快樂樂音」與「3−(−2)」都有著讀音與意義上的困擾;又像語言的學習常使用重覆性替換,以習得語彙的意義,對照於負數的學習常進行程序性操作,以強化概念的習得;或者像語言學習者須觀察單字在前後文脈絡中的位置,以解讀該字的適當意義,對照於負數加減的初學者必須從算式中解讀「−」號的正確意涵,以執行正確的程序。此外,負數在生活情境中提出的「正反」或「上下」等比喻,常忽略了負數本身的符號特質,如「負號」的單元運算意涵,相對於「減號」的二元運算意涵,是兩種本質不同的概念。本文參照符號語言「在組合關係與聚合關係中強調脈絡關連性」的學習特性,發現負數的符號表徵與符號語言有著思維上的類比性,並認為藉由結構性的「概念模型」譬喻,可作為從直觀數學到形式數學的過渡橋樑,促進學習者建立數學結構與形式意義之間的關連性,進而讓學習者能夠具體理解負數。這是一項探索性研究(exploratory research),意圖闡明負數在數學思維中的複雜性和概念的豐富性,同時藉由「概念模型」譬喻分析負數相關的教與學。

關鍵字

負數 符號語言學 概念模型 譬喻

被引用紀錄


陳玉芬、趙子揚、單維彰(2023)。數學識讀文本教學對數學素養之影響-以負數單元為例臺灣數學教育期刊10(2),27-54。https://doi.org/10.6278/tjme.202310_10(2).00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