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0.222.168
  • 故宮期刊

什麼是「番」—逆寫清帝國文獻裡的臺灣原住民族意象

摘要


2000年以來,國立故宮博物院有多次原住民族相關展覽。本展覽〈什麼是「番」—逆寫清帝國文獻裡的臺灣原住民族〉,是繼〈披荊斬棘—17世紀後的臺灣〉(2002-2003)、〈福爾摩沙—17世紀的臺灣、荷蘭與東亞〉(2003)、〈黎民之初—院藏臺灣原住民圖檔文獻特展〉(2006)、〈織路繡徑穿重山—臺灣原住民族服飾精品聯展〉(2018)之後,又一次有關臺灣族群檔案的展示。所不同的是除了主流的展示法,這次更在累積當代原民文化資產之思維上,進行國家典藏物件的去殖民工作。誠如美國學者安東尼.豪爾(Anthony J. Hall)所說:「在全球歷史進程中,西方世界的使命無疑等同於文明(世界)的使命。」本次實體展場以對位閱讀的方式,檢視清帝國的華夷秩序與群番系譜,從中追溯臺灣社會逐漸棄用的貶抑詞—「番」的由來;展覽網頁則以開放參與的「逆寫」活動,提供讀者參與檢視帝國之眼。整個展覽欲顛覆西方中心的現代史觀,更欲反思東方帝國的殖民政治與文化政治,乃至國家博物館對原住民文化資產轉化性復興的社會責任。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