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流,是指源起於韓國的文化,但事實上更指飄洋過海傳入亞洲和歐美等地區而廣泛流行的一種跨文化現象,尤其在東亞(中國、日本、香港等)鄰國引起熱烈的迴響。1997年中期,因亞洲金融風暴,韓國經濟嚴重受創,遂為了搶救瀕臨破產邊緣的經濟,在「文民政府」主導下擁抱全球化資本主義,開啟產業投入大眾文化的熱潮。之所以成功地形成資金投入文化產業的風潮,除了可歸因於文民政府執政之初,其施政理念從過去南北韓對峙的情況趨緩,轉向相對較自由的脫政治理念化,在此時代背景下,營造出有利於追求休閒娛樂的大眾文化的社會氛圍。而另一方面,則拜全球資訊通訊科技之發展之賜,在相較於過去更開放的環境之下,得以促進韓流在東亞文化發展與交流。本文旨在探討身為文化實體的韓流,唯有在韓國和鄰近其他國家共同消費和享用韓國文化的時候,其價值才得以被認同,依此論點研析韓流匯聚東亞文化的成因和元素。在東亞鄰國被普遍認同並獲得共鳴的韓國特有的文化元素,除了韓國傳統遊戲之外,亦包括工作和藝術創造等。韓流,除了根基於韓國巫俗性特質的神明性遊戲文化之外,還包括傳統儒教文化所孕育的秩序和友愛的共同體文化之間相融合,因此創造並呈現出所謂韓國獨特的韓流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