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29.19

摘要


體適能因對象和需求不同,可分為健康體適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運動體適能(sport-related physical fitness)。運動體適能並不像健康體適能一樣,人人都須具備,但伴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愈來愈多的國人選擇在閒暇時從事各項運動,藉由運動之參與,達到健身和享受運動的樂趣,故,良好的運動體適能是實施各項運動的基礎。運動體適能的評估與測量是相當重要的身體活動能力評量;正確的檢測及評估可以協助人們瞭解自身運動體能狀況或做為運動專項選才的參考依據。另運動體適能這些能力除了有些部分是與生俱來的之外,大部分都可經由後天的運動訓練來加以改善。本文將就運動體適能作一介紹,期能讓讀者了解運動體適能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吳慧君(2000)。運動體適能--協調。運動生理學網站。2012年6月28日,取自http://www.epsport.idv.tw/epsport/fitness/show.asp?repno=59&page=1
林緯志(2004)。七歲至十二歲動作協調能力測驗組合之初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黃國明(2003)。體操運動的前庭刺激課程對幼兒肢體協調能力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謝錦城(1998)。運動、體適能與健康的認知。國民體育季刊。20-26。

延伸閱讀


  • 林啟川、莊林貴、周麗卿、許義章、張秋煉(2001)。運動與健康體適能北體學報(9),243-254。https://doi.org/10.6167/TPEC/2001.9.21
  • 楊朝祥、徐藝華(2001)。讓身體動起來-體適能向上提升師友月刊(405),46-50。https://doi.org/10.6437/EM.200103.0014
  • 李欣容(1978)。簡介適應性體能教育的運動物理治療學會雜誌3(),74-84。https://doi.org/10.29617/JPT.197811.0014
  • 黃永任(1992)。運動與熱適應中華體育季刊6(1),81-86。https://doi.org/10.6223/qcpe.0601.199206.1714
  • 簡坤鐘(2006)。健康體適能訓練臺大體育(45),19-36。https://doi.org/10.6568/NTUPES.200611_(45).0002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