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34.7
  • 期刊

佛教慈善事業的一個範例-慈濟整治印尼紅溪河之成效與意義

摘要


本文介紹慈濟在印尼雅加達與官方協力整治紅溪河,並為河畔之拆遷戶建築大愛村,復與台灣農委會合作,在印尼發放五萬噸大米。進而綜論整治印尼紅溪河計劃之意義如下:一、鼓勵布施以達成財富的良性分配:印尼慈濟讓躬自參與的富人,能親身感受雪中送炭的無限溫情,讓布施者本身由此而更體現了生命意義與生命價值。二、化解宗教隔閡:印尼出現幾番排華暴動與恐怖爆炸案,但印尼慈濟華人不以慈善為手段來趁機傳教,反而還在大愛村為居民建設清真寺,這種來自佛法無我智慧的寬廣心量,成就的是「以包容來替代對立,以大愛來化解仇恨」的東方文明。三、化解種族仇恨:印尼屢有排華暴動,然而本次慈濟華人的善行,已獲得印尼官方的重視與民間的友誼,這對印華社會與馬來人族群的和解,實具足指標性的意義。四、宗教團體與官方合作之社福範例:本次紅溪河整治計劃,先由慈濟發現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一方面提供民間資源,一方面尋求政府協助,以協力合作,根治問題。此係官方與民間合作的社福範例。「權利」導向的思考,原是為了確保社會福利服務之提供,但須輔以布施者「無私」與受施者「感恩」的兩大要素。以此而言,慈濟團體已創造一種「以感恩論替代權利論」的新觀念。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