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12
  • 期刊

台北市老年人從事運動現況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以台北市55歲以上老年人為研究對象,以300人採取抽樣式問卷且透過SPSS for Windows 8.0套裝軟體進行了統計分析處理,統計方法包括次數分配、百分率、平均數、標準差、偏態係數、卡方檢定、單因數變異數分析、邏輯斯回歸、列聯表分析(交叉表,crosstabs)等統計模型分析,作為研究工具;且由醫療衛生、生活環境及營養條件改善,國民平均壽命普遍延長,再加上兒童出生率降低等因素,使得我國人口結構已日益趨向老化。所以對他們在運動之狀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對臺北市受測之老年人每週鍛鍊幾次、運動的項目、每週持續時間、鍛鍊時間、運動的目的、運動的場所、運動中斷的原因等來了解台北市老年人從事體育運動之狀況。結論表明:(一)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選擇運動強度較大項目的比例呈下降趨勢,相反的選擇較為輕鬆項目的比例呈增大的趨勢。(二)台北市老年人參加運動活動的積極性很高,經常性地參加運動已經成為老年人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部分,目前,台北市老年群體中,每週3次以上佔83.0%,每週1-2次佔10.6%,這兩項之和佔93.6%。由此可見,絕大多數老年人每週都能參加運動活動,而且83.0%的老年人每遇參加3次以上。積極參加運動有益身心健康及增強體質。更對延年益壽有益,已成為吸引和激勵老年人主動參與運動健身的主要動力。(三)老年人在運動活動場上的選擇,首先選擇是公園佔78.5%,其次是郊外及社區或學校也是老年人選擇較多的鍛鍊場所。(四)老年人每次參加運動活動的時問較長,60分鐘以上佔60.75%可見,大部分老年人每次體育運動的活動量都多於1個小時以上。(五)老年人中斷體育運動活動的主要原因除了當時天氣狀況不住(佔46.79%)之外,運動環境及設備不全(佔24.15%)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在一個逐漸老化的社會中,從事規律的運動對老人本身及社會都有深遠的影響。就個人而言,規律運動可以增加血流量、心輸出量、最大攝氧量及增加肌肉張力,不但能延長個人的壽命,且對生活品質亦多改善(Larson,1987)。就社會而言,國民的規律運動可以降低老化速度、減少罹病率、縮短病程、使疾病的發生延後或減少,不僅對健康狀態有益,還能減少醫療的開銷。本文提出了老年人進行規律性運動有益個人及社會的一些建議。

關鍵字

老年人 運動 調查研究

被引用紀錄


林芳妤(2014)。因應高齡化城市之都市規劃政策形成及其實踐:以台北市高齡友善城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281120141422376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