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6.254
  • 期刊

商周青銅器的斷代與分期

摘要


研究商周歷史的古代文獻典籍一向有限,但如實記錄商周歷史面貌和社會活動的有銘銅器,以《殷周金文集成》來看,如今卻擁有不下一萬多件。這些商周銘文內容非常豐富,不但可以和傳世文獻典籍相印證,還可以補商周史料之不足,並且可以讓我們瞭解到漢字的初創情形和發展演變。然而,要將器銘作為歷史材料來利用,首先得進行商周青銅器的斷代工作。 北宋呂大臨的《考古圖》是現在可以看到最早的銅器圖錄,直到清末民初以前,研究青銅器與銘文的學者,所提出判定商周青銅器年代的方法,都有其侷限性,但前人所秉持的青銅器斷代原則卻提供了後人反省與改進青銅器斷代原則的基礎。自郭沫若提出標準器比較法,研究青銅器與銘文的學者開始以年代明確的銅器為標準器,並將標準器之銘文內容所提及之人物、史事與標準器的器形、花紋、銘文字體、文辭格調等各方面去和其他年代不明確的銅器相比較,藉此串連起年代相近的銅器,建立起一連串的銅器類型序列。 隨著考古學的興起和發展,對於商周青銅器的斷代,朝向結合了地層關係和同出器物,而有了更加科學性的斷代方法。由原先傳世單器的研究,也逐漸成為科學發掘青銅器組或器群的研究。 至於商周青銅文化的分期,由清末民初以前籠統區分商周兩代,研究者也逐漸依照商周青銅器在器類、器形、器組、花紋、銘刻、鑄造等方面的實際發展情形做分期。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陳嘉祥(2009)。神像形式與材料使用歷時性變化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78-111120091552201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