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晚年的思想實現究竟如何,有必要對本章作深入探討,經作者從文句多寡方面的研究,認為皇侃本所傳抄的文句其辭氣最具有原始風貌。其次在訓解上,作者從句讀句法、字辭取義、解釋情境、義理融貫等四方面的探討下,認為這一段話可能是在孔子過世不久,弟子們聚會的某一場合,子貢所作的多年來聞諸夫子的心得報告。此章應如此句讀: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已矣。」其語譯當作:子貢說:「有關老師文德昭著〔的傳聞〕,大家一聽都能明白;但是有關老師參合天道說性方面的話,大家並不是一聽都能明白的啊!」在這樣的訓解之下,作者推斷孔子晚年的確有談及人性如何由天道而來,以及人性如何參合天道的言論,而這正是後來《易傳》《中庸》《孟子》《荀子》等「與天地參」思想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