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23.193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智諭老和尚與大專學佛青年生命互動的經驗。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以曾經與智諭老和尚有生命互動經驗的學佛青年所撰寫的33篇文章,作為文本,逐篇進行分析,提煉出其所蘊含的生命經驗初層概念,再將屬性類似的初層概念歸納為範疇,建構為本文描述生命互動經驗的主幹與脈絡。獲得初步研究結論如下:智諭老和尚與學佛青年的生命互動經驗約發生於1970至2000年間,當學佛青年還在學時,他們彼此以法為緣開始了生命互動經驗的契機,初次見面,學佛青年對老和尚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如巍巍的山,高不可攀;從此在刻苦清淨的環境下,及老和尚的生活身教與關懷護念中成長,在辦事中實踐擔當與放下,與老和尚一起體悟與實踐生命智慧。當學佛青年畢業離校踏入社會後,因忙於社會事務,偶爾上山問候及看看老和尚的著作。在互動中,學佛青年感受老和尚對他們的關懷護念始終如一,例如,平時會開示他們勿忘念佛,腳踏實地;老和尚生病時,他們仍能從老和尚的神態語默中,感受到希望他們能嚴持戒律,一心念佛;見到老和尚生病時安詳自在,學佛青年因此重拾道心,也見證到平時念佛的重要。有的學佛青年將所學的佛法運用在事業上,例如以無所得心隨緣解救病人的痛苦。2000年老和尚圓寂後,學佛青年們回顧與老和尚的生命互動經驗,在他們生命經驗中的老和尚是位威儀具足,靜默說法;悲智雙運,護念有情;通達般若,善說淨土;說法度眾,身教為先;對生命經驗中的大專青年念佛會持肯定態度;認為老和尚是他們生命智慧的導師,例如:開啟生命智慧,使其了解生命法味,看清人生方向,體會生命的終極真實,找到生命的終極歸處, 掌握生命的倫理準則;老和尚的智慧法語,猶在耳際,對境驗心;因親近薰修,方能悲智雙運,融入生活;老和尚是他們生命中的清風明月、暮鼓晨鐘及圭臬典範;老和尚留下的著作,猶如智慧法身,如師恆在,重新研讀,令他們法味無窮。最後筆者針對本文的研究方法、資料蒐集、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的討論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反思及建議,作為本文未來精進之處及有關大專青年學佛運動相關議題研究方向的參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