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20.56
  • 期刊

愛滋病毒急性感染期之案例探討

摘要


愛滋病毒急性感染期,抗體尚未產生,若只以抗體檢測方式易延誤診斷病人狀況。若僅以抗體檢測方式,需經血清轉換期,過了空窗期約6~12週的時間,於抗體產生後才能確診,下個階段為臨床無症狀期,處於穩定的HIV病毒量和抗原抗體的轉變狀態,可潛伏5-10年後發病,免疫系統遭受不可逆的破壞,CD_4^+下降身體易遭受伺機性感染,造成嚴重病症。個案A及B,因持續發熱且畏寒、咽喉痛、咳嗽有痰、腹瀉、伴隨身體不適而就診。因而懷疑是HIV感染,經粒子凝集法初步篩檢為陰性,血小板及CD_4^+下降,肝功能上升症狀與愛滋病毒急性感染期相符,醫師於是建議進行病毒量檢測,結果高達10^6 copies/ml,確診HIV感染。確診當日之檢體,再同時檢測抗原/抗體複合型分析皆呈陽性反應,而單測抗體的西方墨點法仍呈陰性,因此確認兩位個案處於愛滋病毒急性感染期,屬於Fiebig stage II;個案B較特殊,確診日後11個月西方墨點仍呈未確定結果,一直單就抗體檢測流程則遲遲無法確診,如在篩檢流程將抗原檢測也放到初步篩檢,配合核酸檢測,就能提早診斷此類病人,以免延誤治療,也達到最佳防治此傳染病時機。

被引用紀錄


郭逸羚(2018)。愛滋病住院病人伺機性感染的相關因素〔碩士論文,義守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74-06022018115506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