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08.241
  • 期刊
  • OpenAccess

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周邊動脈疾病篩檢-臺中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的經驗分享

摘要


下肢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大血管併發症。如果有下肢周邊動脈疾病症狀者,應考慮測量足踝與上臂動脈收縮壓的比值(ankle brachial index;簡稱ABI)。然而,並非所有的下肢周邊動脈疾病患者都會呈現臨床症狀。除了詢問病史與理學檢查之外,美國心臟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與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也建議所有大於65歲的人、或5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或50歲以下的糖尿病患者合併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如:吸煙史、高脂血症、或高血壓),也應考慮測量ABI作為糖尿病患者下肢周邊動脈疾病的簡單篩檢。值得注意的是:在高齡、腎臟疾病、或糖尿病患者可能因下肢動脈管壁硬化而有動脈管壁無法壓縮(noncompressible)的現象,造成ABI值異常增加。因此,無法有效篩檢到下肢周邊動脈疾病,造成ABI的篩檢敏感性(sensitivity)低。根據臺中榮民總醫院回顧過去資料,利用下肢pulse volume recording的資料算出足踝的平均動脈壓百分比(percentage of 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也可以用來輔助診斷ABI>0.90的下肢周邊動脈疾病患者。如果將歷年糖化血色素的資料合併分析,可以發現第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糖化血色素的波動和運用ABI及%MAP診斷的下肢周邊動脈疾病有顯著相關。類似的分析也發現:歷年空腹血糖的波動和運用ABI及%MAP診斷的下肢周邊動脈疾病有顯著相關。最近,臺中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針對第2型糖尿病患者,在將近兩年的追蹤也發現:在ABI>0.90的患者,%MAP>45%比%MAP≤45%增加將近58%的死亡率;如果ABI≤0.90合併%MAP>45%的患者,其死亡率是ABI>0.90合併%MAP≤45%的兩倍。因此合併%MAP與ABI的判讀,不但有效診斷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周邊動脈疾病,更可以預測第2型糖尿病患者將來的死亡風險。為避免在第2型糖尿病患的下肢周邊動脈疾病診斷率低估。增加篩檢的方式來提高篩檢的敏感性,是目前的趨勢。除了額外加做exercise ABI,toe-brachial index,duplex ultrasound等方法,或許%MAP值的運用將來可以再進一步評估。另外針對ABI>1.4的族群,將來也需要更多的研究探討。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