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9.188.228

摘要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 [1] 是人類從廿世紀末邁入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時代,營建產業隨同相關技術之引進而自然發展的產物,它具有幾項基本特質,首先,它是以數位虛擬空間的3D模型來描述實體世界的工程結構物(或建築物),而組構此3D模型的元件本身是必須可以被電腦運算,而且被賦予邏輯意義(例如梁、柱、牆、版、門、窗等)的,模型元件與元件之間也具有緊密的邏輯關聯關係,而塑模的環境不但能讓塑模者依需要自由而合理地編輯其組合關係,也能依不同工程專案的需要,繫接與其相關之非幾何屬性資料,這些非幾何屬性資料,可能是單純的「值」,也可能是檔案,或是連結到網頁、資料庫等,這些緊密關係能隨某個元件的改變而自動做整體的回應與調整,使整體的模型組合保持完整而合理的關聯關係。

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郭榮欽,謝尚賢(2010).BIM 概觀與國內推行策略.土木水利.37(5)
Chobot, Marty(2012).(Marty Chobot, (2012), BIM + FM-Bridging the Divide between AEC & O, FM: System.).
East, Bill(2012).(Bill East, (2012), The COBie Guide-ORGANIZATION: USACE/OBO, buildingSMART.).
East, E. William(2007).Construction Operations Build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COBIE).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NIBS,buildingSMART alliance(2015).(NIBS, buildingSMART alliance, (2015), National BIM Standard-United States Version 3.).

被引用紀錄


陳采宣(2018)。以COBie為基礎之智慧建築設施管理資料整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2614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