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4.81
  • 期刊
  • OpenAccess

非對人性戀支持/自助社群如何可能?從紙性戀處境、抹消/破抹消與開放式對話出發

How are (Self-)Supportive Communities of Non-Human-Oriented Sexualities Possible? From Fictosexual Situation, Erasure/De-erasure, and Open Dialogue

摘要


本文作為初探研究,聚焦於紙性戀與非對人性戀的社會運動,旨在探索其近年的發展與研究空白。首先整理關於紙性戀(fictosexuality)與對物性戀(objectum sexuality)的既有研究與田野調查,提出協助理解紙性戀處境的理念型,這些主題能夠作為漢語圈未來研究非對人性戀生活經驗的借鑑。這些經驗中被主題化的可能不適和生活艱難性,聯繫到對非對人性戀的邊緣化結構,即「對人性戀中心主義(human-oriented sexualism)」與「人類性別中心主義(humanogenderism)」,這些象徵暴力不只在人際權力關係中顯現,也內化地作用在當事者自我理解與理解世界的方式中。非對人性戀者透過反身性重新探索世界,並試圖突破邊緣化帶來的限制。然而,其努力與嘗試常被既有結構所阻礙,使其存有論探索難以取得進展。本論文援引「抹消(erasure)」概念,嘗試說明通過將改變現狀的嘗試收編到霸權認知框架,使其脫離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的領域,從而使意義失效的邊緣化戰術。透過應用抹消概念的分析,本文闡明在「暗櫃」與「出櫃」之外,抹消導致「半途而廢的出櫃」,並造成受邊緣化者在能說/不能說/說了也無法傳達到中的道德生涯。本文進一步將田野中報導人佐佐木求助的事例,聯繫於醫療化與反醫療化的性史,從而討論「抹消」如何阻卻性少數的精神醫療可及性。以此強調「破抹消化戰術」的迫切性,亦即以「醒悟」打破意義領域之間的隱蔽,使問題能夠被成功問題化的戰術。作為破抹消化戰術的提案,本文初步強調了無知反身性(not-knowing)的重要性,即以知曉自身不知的立場出發,從而開啟認識新意義的可能性。本文參照當事者研究與開放式對話的典範作為借鑑,說明其方法論如何在無知反身性下,抱持好奇心將另類的問題或聲音視為來訪「客人」來傾聽,而非收編入既有的霸權認知框架。在抹消與破抹消的想像力政治中,這種破抹消化的反身性,不只攸關於當事者的自助/自立生活實踐,同時攸關於互助、以及助人-求助關係中的權力和倫理問題,為非對人性戀支持/自助社群開啟可能性。它也更進一步聯繫於人與非人、世界的關係,懸置現代世界中的自然主義霸權存有論,從而為另類存有論(alternative ontologies)--亦即為「非對人性戀的酷兒造世」開啟可能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