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2.249.158
  • 期刊

從《思與言》、《食貨月刊》、《史學評論》、和《新史學》的發刊辭側看戰後臺灣史學

摘要


1964年創刊的《思與言》與《食貨月刊》、《史學評論》和《新史學》是臺灣史學界重要的刊物,把它們的發刊文聯繫起來綜合比較能看出戰後臺灣史學精神風貌的承先啟後。四份刊物的辦刊主題各有不同,然而從發刊文來看它們的治史精神上卻是如出一轍。1979年7月發刊《史學評論》的精神風貌部分繼承於陶希聖先生在1934年12月1日創刊的《食货》半月刊,而後來1990年出版的《新史學》則是接續了兩份刊物精神遺址。錢穆先生1941年發表的《新時代與新學術》一文幾乎預見臺灣戰後50年來史學發展過程的展望與瓶頸。史學是以時代發展為主軸的學問,對時代的變化比其他學科更為敏感。中西學術差異的碰擊和融合的過程在近代史學史是有明顯的對應。中國近代史學的發展主要取法西學而來,直到現今仍有如何妥善轉化歐美學問的徬徨。若把這四份學術刊物進行一個多角度的綜合、分析和對比,顯然是能凸顯出臺灣史學在1945年至1990年代對歐美學術觀念和方法的吸收、消化的漸變過程,還有學術與政治議題的變遷。由於字數、篇幅有限便以四份期刊的發刊辭畫為焦點側看戰後臺灣史學的進展。

關鍵字

臺灣史學 發刊辭 發展過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