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5.11.98
  • 期刊

《莊子》外雜篇之黃帝道行探微-從內篇過渡之忘知、無心及氣化流行

摘要


莊子在戰國諸子中獨顯重德輕位而淡泊名聞利養之出世性格,學術思維也流露不趨時潮之風骨與超離現實術用之追尋。從內篇探索其藉託黃帝推演代言至道之行, 黃帝道迹雖在〈齊物論〉、〈大宗師〉中依稀瞥見,實則華夏共祖之千古聖君未曾出現。然莊子在〈大宗師〉中,透過賢哲與高士之對話已然揭示凡夫或聖君,都可藉由忘知而去執行道;也證見莊子道不摻雜政治服務之設想及造作。莊子後學隨著戰國中晚期之學術開放,而與稷下黃老多所交涉融會;是以黃帝道行之闡述主要出自外雜篇,其抉發之遊道治道及養生等思維,儼然來自內篇生命哲學之過渡;弘演的黃帝道行藉言入理喻道,其寄言從形下現象昇揚到形上境界而道次第分明。此外,黃帝遺珠之失道,其覓道途徑不得憑藉知見、感官乃至文言辯索,最終由無心而忘情的罔象尋回道之本體,可謂宗師莊子「吾喪我」一脈開展來的工夫境界之極致。氣化流行是戰國中晚期的重要學思,莊子的氣說本就契應天道大塊之氣,而更重視人道心神之氣。內蘊的心神之氣自莊子所處的戰國中期發展到晚期的形質之氣;當中,神氣到形氣的轉化,從〈養生主〉「庖丁解牛」人刀一體「合於桑林之舞(殷湯樂曲),乃中經首之會(黃帝〈咸池〉樂章)」的主體境界(流露)之氣,到外篇〈天運〉「(黃)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的客體實存(形下聲音轉化昇揚為形上韻律)之氣,不啻也開出其銜接及融合的脈絡與道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