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愚經》是一部匯集本生、因緣、譬喻故事而成的佛典,其中主題生動,情節曲折,生活氣息濃厚的故事,特別具有吸引力,遂成為法師對群眾講經說法時,以說故事的方式來宣傳教義的憑藉。《賢愚經》成書後,一直流傳不衰,進入敦煌後亦產生很大的影響。除了藏經洞發現不少《賢愚經》的寫經題記和抄本外,各石窟中更有不少以《賢愚經》故事為題材所繪製的壁畫。隨著《賢愚經》的流行,這部經的故事題材更成為俗講的內容之一,到了晚唐、五代,《賢愚經》與敦煌變文和經變的關係更為密切。這些珍貴的資料,除可證實《賢愚經》在敦煌地區廣為流行的情形外,亦可作為研究敦煌佛教發展的重要參考。本文分四部份進行論述,首先探討《賢愚經》的成書過程、性質及年代;其次,從現存敦煌遺書中考察《賢愚經》傳入敦煌的年代;接著分別從寫經題記、抄本及壁畫三方面,探討《賢愚經》在敦煌地區流傳的情形,及依《賢愚經》為題材的壁畫,於各時期所展現的不同風貌;最後討論《賢愚經》流行後,主要故事題材被潤筆改寫成俗文學作品的情形,和晚唐以後《賢愚經變》如何與變文結合成為俗講的內容,以及在宗教宣傳上所發揮的功能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