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5.59.163
  • 期刊
  • OpenAccess

吉藏三諦說初探-以《中觀論疏》對〈觀四諦品〉第十八偈解釋為主

Chi-tsang's Theory of the Three Truths: A Preliminary Study Centering on his Commentary on the Eighteenth Stanza of the "Four Truths Chapter" of the Commentary on the Mülamadhyamaka-karika

摘要


吉藏《中觀論疏》中,對於〈觀四諦品〉第十八偈的四種釋義當中,我們不難發見,(1)第四句的「中道」是第一、二句(有、空)的雙重否定而證成「中道」(從「中假義釋」中,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此一論證方式)。(2)四種釋義的主軸理論,是以「中假義」為主的詮釋結構。(3)從這四種釋所依的主軸理論-「中假義」看來,吉藏對第十八偈的詮釋過程中,不免有傾向三諦圓融之嫌。特別是在對第十八偈作歸結時說:「『既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亦未曾有一法不是空、不是假、不是中」。這箇中的原因或許是因為漢語的主語不明,而產生在詮釋上對緣起、空、假名、中道四概念視為平等地位的同義語。因此,吉藏在詮釋第十八偈的四句時,也就難免有彼此之間有相互交融的關係出現,而有傾向三諦圓融思想形態了。但是,吉藏對於三諦說之,大體上是以「約教二諦」為其脈絡來詮釋、會通(二諦與)三諦。換言之,吉藏是將三諦說之內涵放置於「二諦」的詮釋脈絡當中。從其內容看來,吉藏所要處理的工作似乎是二諦與三諦間的會通。但是,我們不如說是,二諦與中道關係之處理。也就是:真、俗諦與非真非俗諦,有、無與非有非無中道第一義諦的問題之處理。

被引用紀錄


陳平坤(2010)。僧肇與吉藏的實相哲學〔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10181
詹偉倫(2006)。論嘉詳吉藏的二諦並觀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6.0246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