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2.98.193
  • 期刊
  • OpenAccess

《三言》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輪迴後的涅槃世界

On Buddhist Ideas about Death in the San-yen Stories

摘要


佛教追求的理想國度,與現實中呈現仙界的道教思想不同,它是在死後以生前罪惡善行的程度,來決定來生的富貴榮華,以輪迴轉生過程中不斷積累的「業」來決定來生。佛教思想目標尋求「解脫」,就是能離「苦」得「樂」,獲得「真正的自由」。《三言》中含有佛教死亡觀的作品,都因覺悟生命的本質,而進入涅槃的境界。佛教的覺悟過程,難以具體地分類為生死、情慾而簡單說明,因而精神覺悟就是精神上的一種衝擊,喚醒「自我」的過程,以產生新「自我」的動力。覺悟過程中,無論是自己直接經驗輪迴過程,或目睹別人的輪迴過程,都有強調「輪迴轉生」、「因果報應」的觀念,這些在作品裏面表現得相當豐富,經過許多時代、人物、環境來確認「業報輪迴」的事實。而人物經過佛教的磨練之後的自我,與經過試煉之前的自我完全不同,其人生觀、精神價值都已改變。現實上追求功名富貴之心、生死存亡之事,全轉化為「空」。雖然有的作品淡化「四大皆空」的觀念,但精神覺悟之後而歸於佛門,或通過佛教式考驗而得到覺悟過程來看,具有充分地呈現出以佛教式的精神覺悟來超越生死,而邁向解脫境界。

關鍵字

《三言》 死亡 佛教 覺悟

被引用紀錄


許懿丰(2004)。《三言》幻異故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004200709282200
戴為淑(2006)。城與人-《三言》中的臨安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40580
黃玉君(2008)。《三言》娼妓故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53232
游棨淞(2011)。馮夢龍作品中的姦僧淫尼──以《三言》為例的一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14081
鍾媄媜 (2016)。蕅益智旭死亡書寫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6582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