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63

摘要


自2005年正式問世以後,電子煙已然逐漸成為臺灣近年菸害防治的重要議題之一,近年來在臺灣年輕族群盛行率也因為各種模糊的宣傳口號逐漸上升中。過去研究顯示,儘管一度被寄望成為菸害防制的新工具之一,然而電子煙在最新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綜合文獻分析卻呈現對吸菸行為的降低並無顯著助益,反倒容易提升青少年等易受害族群的未來日後的吸菸率,成為入門藥物的角色。加以目前電子煙生產並無公訂統一規範標準,各種有害物質的濃度隨生產品牌及品項不同,對人體危害未必比傳統香菸來得低下。另外因結構設計問題,電子煙具一定程度之爆炸危險性,世界各國安全意外事故時有聽聞。基於以上理由,我國政府招開多次專家學者諮詢會議,目前對電子煙的管制,比照菸草控制框架公約2016年會議立場,對電子煙維持「禁止Prohibition」 與「管制regulation」之態度;且管制範圍擴張到「製造」、「輸入」、「配送」、「陳列」及「販售」。2017年的菸害防制法修訂,更預計加大對電子煙的管制。世界各國目前對電子煙的規範鬆緊不一且規範快速更動,攜帶相關電子煙用品旅行時最好能夠先行確認以免不必要困擾。

參考文獻


Ahmed J, Andrea G, Seab H, et al. Tobacco use among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 United States, 2011-2016.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7;66:597-603."
Coleman BN, Apelberg BJ, Ambrose BK,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nd openness to cigarette smoking among US young adults. Nicotine Tob Res 2015;17:212-8."
WHO,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WHO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 sixth session 2014."
Health AoSa. ASH Fact Sheet on the use of electronic cigarettes in Great Britain 2015."
Nutt DJ, Phillips LD, Balfour D, et al. Estimating the harms of nicotine-containing products using the MCDA approach. Eur Addict Res 2014;20:218-25."

被引用紀錄


李蕙君、王玥心、賴志冠、張曉婷、陳曾基(2020)。電子煙與其相關危害臨床醫學月刊86(5),675-678。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011_86(5).0120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