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有10萬名末期心臟衰竭且無法以藥物、手術或其他方法修補或改良原有心臟,必須靠心臟移植以延續生命的患者,每年卻只有約4,000~4,500例移植成功。為了解決器官捐贈者與等待者之間日以漸增的供需落差,前人在提高器官捐贈意願、提升器官移植管理與分配的效率、以短期機械輔助循環作為心臟移植前過渡性治療等較為務實可行的方案之外,投入許多資源與心力,在跌跌撞撞之中一路摸索開發左心室輔助器與全人工心臟以作為心臟衰竭患者長期心肺支持甚或終身治療的方案,逐漸撥雲見日,陸續得到一些成果與啟發。拜心臟醫學、資訊科技與材料科學不斷進步之賜,全人工心臟相較於左心室輔助器的更多功能陸續問世,長期困擾機械輔助循環的諸多問題例如血栓、電力、體積過大、感染、重量以及生理性回饋機制…等的解決方案也逐漸成形,盼全人工心臟從心臟移植的橋樑上邁開大步,向著成為永久治療方案的彼方快速前進,為成千上萬末期心臟衰竭患者打開另一扇明亮的窗,為心臟衰竭問題尋求永久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