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0.240.115
  • 期刊
  • OpenAccess

非正規環境教育與博物館

摘要


環境教育經由正規(formal)與非正規(non-formal)的教育、傳播與解說的管道和方式,教育每一個國民,以促成環境品質的保護與維持,並進而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非正規環境教育就是在一般的正規學校系統外所從事的與環境保育教育推廣有關的活動。使用的方式變異很大、對象很廣,從小孩到成年人、老年人都涵括在範疇內。主要是透過教育、傳播與解說多種途徑一點一滴的將環境的訊息、知識、態度、行動技能等傳達給學習者。常利用的方式有印製的媒體、視聽的媒體、社會活動、人員訓練研習、參觀解說等。博物館因它所具備的專業人力、設備以及其原有工作導向要求,成為非正規環境教育中很重要的角色。其功能方向有1.資訊傳播,2.人員訓練,3.研究發展。相關的教育計畫內容大致包括了1.環境倫理,2.環境管理,3.相互關連性,4.人口與生活品質,5.資源保育。博物館除了吸引觀眾進入博物館參觀展示、參加專題研習活動、尋求參考諮詢服務等活動外,更可利用在館外的實地參觀、現場研習、調查與講演等活動來促進對環境的瞭解,更進一步吸引更多人用心來愛環境,用行動來保護環境。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張瑋如(2013)。以博物館學的視角探討植物園教育的內涵與實行〔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3.00140
廖婉伶(2018)。非正規教學教材轉化成正規教學教材評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800689
江凱寧(2005)。台北植物園推動環境教育現況及使用者需求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004200718100163
向麗容(2006)。臺灣自然史博物館教育人員環境教育專業知能與發展之需求〔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3056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