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83.23

摘要


傳統的博物館展示設計是由研究人員主導,充其量只是一個陳列室,擁有完善文件及編排的收藏。1961年,前包浩斯設計師拜爾(Herbert Beyer)開創了一個動態的展示環境,對以後博物館展示有極大的影響。拜爾將展示本身所具有的藝術性表達出來,有別於傳統「一人展示」的方式,並集合各種不同技術、手工、專業團體共同完成一件展示。而現代多媒體傳播技術的介入,使博物館展示更具親和力與說服力。由於傳統的展示顯示出參與製作展示的成員缺乏協調,博物館研究人員為展示方向的決定者,設計師與教育者的功能僅止於裝飾者,使得展示的功能無法完全發揮。又由於缺乏回饋(即評鑑),使整個系統及它所產生的展示品質無法改善。自然史博物館(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簡稱NHM)的做法是團隊工作的典範,由一群資深的專業展示小組將初步大綱轉變成建立展示的詳細說明書。其展示系統與製作科學性電視節目的共同點是;計畫本身是以展示設計者或節目製作者為主,而非以物件為導向的研究人員或學者專家為主。成功的教育展示應以參觀者為中心。研究顯示參觀博物館的行為通常是一種社交行為。典型的參觀行為中,參觀者僅是瀏覽,且在各展品前停留時間少於30秒。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鄭麗萍(1999)。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行銷之研究--一個全球/地方化觀點〔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603200719100168
林宏澤(2002)。從文化產業探討地方文物館的發展~高雄縣皮影戲館視覺設計規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603200719131573
柳鳳儀(2006)。從展覽成效探討美術館之現代化管理─以台北市立美術館2006台北雙年展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03749
吳麗鶯(2009)。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特展吸引力探究遊客參與動機、阻礙與滿意度之關係〔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118-1511201215461600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