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35.50
  • 期刊
  • OpenAccess

文化資產(古蹟與文物)保存修護之倫理議題

摘要


文化資產所指涉的範圍極廣,每個國家地區也有所不同,本文僅就古蹟與文物在保存修護方面的倫理議題進行探討,包括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的定義、發展、保存修護的倫理議題等,除了引用國內外相關的資料與論述外,主要希望就個人工作上的實際經驗與觀察,提供些看法與建議。雖然國外在相關課題上已有相當多的論述,然而臺灣由於其特殊的環境與發展歷史,在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方面仍有待努力。根據目前國際間多數人的共識,古蹟與文物方面保存的專業大致包括兩大領域:(1)保存科學(conservation science);(2)維護(conservation)與修復(restoration)。在這種共識下,從事保存工作的人員也可分為兩大類:(1)保存科學專家(conservation scientist),主要負責材質的研究分析、質變劣化因素及歷程的研究分析、保存用材料及方法之研究開發、保存環境之偵測及有關問題之研究解決等;(2)維護修復專家(conservator),主要負責採取各項研發成功之最佳預防性保存措施,改善展存方式及環境狀況以減緩劣化之進程,並在其受損後採取適宜的善後性措施,進行必要之處理或修復。因此,古蹟與文物的保存工作,實際上包括了科技研究、環境控制、維護與修復,以及人員之教育訓練等。當上述人員在從事相關保存維護工作時,須能確實遵守專業的倫理規範,並以身作則進而樹立全民重視文化資產保存的觀念與共識,方能確保文物與古蹟等文化資產得以延年益壽。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潘玉芳(2003)。臺北市古蹟保存歷程的回顧與探討〔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30006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