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00.3
  • 期刊
  • OpenAccess

特展教育活動的評析

A Commentary o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for Temporary Exhibitions

摘要


評析特展教育活動的理念是希望瞭解觀眾對教育活動的看法,以便做為往後教育政策的參考依據。本文針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以下簡稱科博館)舉辦的「圓明園重現臺灣——石佛青銅珍藏展」(以下簡稱圓明園特展)中的兩項教育活動——「青銅鑄造——塊範法演示」與「挑戰擂臺——保利寶物大進擊」,進行觀眾調查分析。調查方式是在活動結束後,發問卷予參與的觀眾。調查結果顯示,該兩項活動參與者的背景以:女多於男、未婚多於已婚、以大專學歷及國小學歷者為多、多居住在臺中縣市,多為10歲以下、11~20歲、41~50歲的觀眾:閱讀興趣為休閒、藝文、自然科學。就觀眾之參觀經驗基本敘述:得知活動的管道以人際傳播為主,以館內人員、朋友告知為主要來源;大眾傳播方面則以科博館簡訊為主要得知活動及閱讀資料的管道;參觀前的企劃以展示為重心;在活動設計的引導下,觀眾可較深入地參與全面性的特展教育活動及進行閱讀;教育活動設計可刺激觀眾閱讀及參與其他教育活動;觀眾中有為數不少的家庭卡會員(分別有三成四、六成);觀眾對教育活動持正面看法者達八成。依據研究結果,建議博物館教育活動的宣傳應與特展同步、需正視博物館出版品為教育活動重要的一環、在特展撤展後將特展教育活動併入常態性的教育活動之中、拉近特展與特展教育活動場所的距離及進行組合式的教育活動策劃,並開發兼顧展示內涵「寓教於樂」遊戲式的教育活動以達高品質的教育活動。

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左曼熹譯(1992)。學生觀眾對教育活動的看法。博物館學季刊。6(2),13-18。
陳玉玲譯(1988)。概論博物館教育活動評量文獻。博物館學季刊。2(2),15-19。
許功明譯(1988)。如何利用評量增加領導力。博物館學季刊。2(2),21-23。
許功明、劉幸真(1998)。博物館參觀經驗之比較。博物館學季刊。12(3),3-34。
蘇麗英譯(1992)。教育活動三元組―企劃、評量與宣傳。博物館學季刊。6(1),85-88。

被引用紀錄


張皦瑾(2006)。台法博物館策展政策研究—以「法國繪畫三百年」至「美好年代」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6.00570
蔡佳育(2011)。探國小教師運用十三行博物館圖畫書融入教學參觀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1.00143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