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9.14.63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再犯特性與風險因子之研究:以成年假釋人為例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透過長期定群追蹤研究,分析960位受刑人假釋復歸社會七年後的再犯現象(2004年-2011年),並以客觀統計分析篩選出影響再犯的風險因子;文中首先檢視實證研究中影響再犯之靜態因子、動態因子與再犯預測量表,並從發展犯罪學理論觀點,比較分析再犯預測研究與發展犯罪學研究之共同發現。研究結果顯示,假釋受刑人復歸社會七年後再犯率為50.1%,出監後13-24個月的再犯率為最高,追蹤至第三年累積再犯率為71.1%,其後再犯率逐年下降;羅吉斯迴歸分析和逐步複迴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初次判決有罪年齡、曾被撤銷處分、竊盜前科、初再犯、婚姻狀況、家庭依附和偏差友儕等為預測再犯的主要風險因子;而入監前之教育程度、子女數、與配偶子女同住、有罪判決次數、罪名種類數、低自我控制、職業等級、工作穩定性、遊樂生活型態、負向因應和處遇期間違規行為等變項則為預測再犯的次要風險因子;並探討研究發現對於犯罪學研究、犯罪人矯治和觀護處遇之意涵。

被引用紀錄


李啟瑞(2014)。應用倒傳遞類神經網路於台灣減刑犯再犯率預測系統架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1/NTUT.2014.00038
陳靖錞(2014)。累犯處遇以長期刑為上策?─隔離主義長期刑之再思考〔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400305
林詩涵(2017)。不罰之緊急避難〔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2805
陳彥廷(2016)。監獄技訓方案對假釋出獄更生人就業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1402
王雪芳(2015)。我國毒品緩起訴戒癮治療效益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124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