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6.154.103
  • 期刊

明清學者補《元史藝文志》考

摘要


明初儒臣宋濂、王禕等於太祖洪武二、三年間(一三六九-一三七○)嘗兩度奉敕開局纂修《元史》,前後費時三百三十一日而書成,古今史成之速,未有若《元史》者也。是故文辭陋劣,紕漏殊多。至其所修諸志,雖撰有〈天文〉、〈五行〉、〈曆〉、〈地理〉等凡十三種,而獨闕〈藝文〉。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元史》二百十卷」條評及此書,謂其「刪除〈藝文〉一志,收入〈列傳〉之中,遂使無傳之人,所著皆不可考,尤為乖迕」。紀氏「乖迕」之評,似非苛論。明神宗時,有王圻者,依南宋馬端臨《文獻通考》之例,捃拾補綴,以為《續文獻通考》,編成於萬曆十四年(一五八六),而刻於萬曆三十一年(一六〇三)。書凡二百五十四卷,其中卷一百七十三至一百八十三為〈經籍志〉。分四部、三十五類以著錄明人著述。惟每類之後均增入宋、遼、金、元人載籍,斯乃補《元史藝文志》之權輿。惟王氏之書,體例糅雜,顛舛叢生,遂使數典之書,變為兔園之策,紀氏《四庫全書總目》「《續文獻通考》二百五十四卷」條,與「《欽定續文獻通考》二百五十二卷」條於此事均引以為咎。萬曆二十二年(一五九四),又有焦竑據南宋鄭樵《通志.藝文略》及相關書目編纂《國史經籍志》,其書各部中亦增入宋、金、元人著述。焦氏之意,殆與王圻補《元史》未修〈藝文〉之用心不謀而合。然焦書所著錄之書,僅據舊目叢鈔,未加考核,其率爾濫載,固不足依憑。是以紀氏於《四庫全書總目》「《國史經籍志》六卷」條中,亦以「譎詞炫世,貽誤後生」譴責之。至清,康、雍、乾、嘉之際,有繼軌王、焦二氏而補《元史藝文志》者。黃虞稷所撰《千頃堂書目》與《明史藝文志稿》,即為是類著作。黃氏此二書雖以著錄明人作品為主,惟於每類之末各附宋、遼、金、元人書籍,是則虞稷步趨王、焦二氏,其跡甚明。黃氏之後,又有宋定國、謝浦泰合撰《國史經籍志補》,金門詔撰《補三史藝文志》,盧文弨訂正《補遼金元藝文志》,吳騫撰《四朝經籍志補》,張錦雲撰《元史藝文志補》;乾隆朝館臣亦有《欽定續文獻通考.經籍考》之編纂。另如倪燦為黃書撰序,杭世駿校補黃書,諸氏次第參與《元史藝文志》補訂及校讎之役,各盡心力,咸多貢獻。至嘉定錢大昕,早歲留心《元史》志、表補輯之業,終於嘉慶五年(一八○○)編就《元史藝文志》四卷,內容既贍富,編理具條貫,其書殆集諸家之大成,允推魁首矣。本文撰作目的,固為考述明清學者補《元史藝文志》之具體情狀,及探究諸氏間互動之關係,從而理出端緒,並據以對各人之貢獻作出客觀評論。至今人何佑森教授曾就錢《志》經、史兩部以撰《元史藝文志補注》,及雒竹筠先生理董《元史藝文志輯本》,均具勞績。茲欲窮源竟委以究悉補《元志》始末,故於文末亦附論及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