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6.63.191
  • 期刊
  • OpenAccess

The Making of a Revolutionary - Hong Kong in the Shaping of Sun Yat-sen's Early Political Thought

一個革命家的產生-孫中山早期政治思想的形成與香港關係

並列摘要


在孫中山,馮自由的憶述中,曾一再強調香港是孫氏革命思想的發源地,也是辛亥革命的搖籃。有關辛亥革命的中外近著,雖有不少提及香港,但論及香港在革命運動中的地位的著述卻較少。术文現就此問題的一面,以香港對孫中山早期思想發展形成的影響爲主旨,作一探討。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產生,有謂可溯自他童年時在鄉間耳聞洪秀全事跡的影響;有謂實源於他在夏威夷唸書時期。1884-1885中法戰爭期間,他已立志革命一說,為較多學者認同。這些說法,有很多地方實須作進一步研究及重新商榷。就以孫氏居鄕期間的立志來說,以當時翠亨村的環境,在該地有關洪、楊的傳聞,孫氏的年紀及所受的私塾教育等情況加以考慮,深入他腦海的,是幼童對英雄的仰慕。日後在他的青年時代,亦有表示敬仰洪秀全,但這不能說明他在童年已有傾覆清廷之心。至於夏威夷時期,他所受的是英國式的小學教育,課程以讀、寫、算(3R)及宗敎爲主。而這時夏威夷的政治環境,正處於以該地國王為首的政府與美國勢力入侵的對抗中,而孫氏就讀的英國聖公會學校,其校長是當地的主教,也是夏威夷的君主制度的擁護者,所以說孫氏在此時期已定下了推翻滿清建立共和之心,也是不大可能的。根據他回國後的行動來看,我們只能確定他在這時期接受了基督教,同時認識了西方文明的進步與中國的落後,奠定了他對進步及改革的認同。自1883-1892年間,孫中山在港接受教育共七年半,先在拔萃及中央書院就讀,後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據本文研究所得,這數年間是孫氏早期思想發展的最重要階段。他在港入學時已十八歲,所讀的是高中年級,而中央書院是香港政府主辦的最高學府,校長及不少教員,均來自英國著名大學。從該書院的課程,授課方式及考試內容來看,可知該校教育對當時年青的孫中山的思考力有很大的啟發。當時的情況,有助於孫中山對西方科學、社會、及政治制度的認識,特別是英國國會的發展,王權與人民的鬥爭,十九世紀歐洲的革命等。學校和醫學院的教育,再加上當時香港現代化的社會,有效的行政管理,言論比較自由的環境,報章書刊的薰陶,使他在思想發展中能作比較廣闊深入的觀察,更知道清廷的落後和腐敗。同時,他能結交一些與他社會及敎育背景頗爲相近的人,這包括陳少白、楊鶴齡等具愛國思想和反淸傾向的青年。差不多在同一時期,他也認識了一些改良主義者,其中有與他有密切師生關係的何啟。此外,孫中山又從在香港出版的中外報章及書籍中看到不少維新派的理論。在這認識、思索和談論的過程中,使他明確相信中國非變革不可,而尋求拯救中國的路向。他一方面與陳、楊等「高談反清言論」;一方面又上書鄭藻如,並與鄭觀應談論農學問題。1895年更上書李鴻章,希望能通過改良之道,拯救中國。從這些實際行動中,我們可以相信在1885-1895年間,孫中山對於救國之道,仍在摸索中,依違於「改良」與「革命」兩者之間,但對中國變革之需要,則是肯定的。所以在上書李鴻章失敗後,他便立刻踏上革命之途。

並列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