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陸軍深造教育體系最早可追溯至民國前6年,滿清政府仿德國軍制所建立。第一所深造教育學校是由北洋所建立的「軍官學堂」,於民國元年更名為「陸軍大學」。直到民國35年(1946年),國軍接受美軍建議,軍事教育改成美軍制度,以助於幹部素質之提升。二、民國37年(1948年)7月「陸軍參謀學校」在南京開辦,這是國軍現行深造教育最早的溯源。但隨著國軍戡亂作戰態勢失利,陸軍參謀學校於民國38年(1949年)4月併入陸軍大學,等同宣告國軍在抗戰勝利後,仿美制深造教育之改革驟然為之中斷。三、國軍隨政府遷臺後,並未放棄美制教育,然美援未到,遂以白團為主的圓山軍官訓練團擔負深造教育的責任。迨韓戰爆發,美軍顧問團來臺,始有「陸軍指揮參謀學校」之創建,亦為現行陸軍指揮參謀學院最早的沿革。四、陸軍大學於民國41年(1952年)5月改制為美制「國防大學」,期間又更名為「三軍聯合參謀大學」及「三軍聯合大學」,最後於民國58年(1969年)改為「戰爭學院」,併入三軍大學。圓山軍官訓練團則於美援來臺之後,更名「實踐學社」,繼續培訓陸軍中、高階軍官,於民國54年(1965年)結束。五、本文旨在闡述國軍秉於獨立自主之建軍思想,預應戰略環境之變遷與外在情勢之衝擊,猶能堅持厚植國軍戰略戰術思想之弘揚,陶鑄固有的軍人武德,淬鍊奮發之革命志節,有助於國軍之建軍備戰,乃至於臺海安全之維護,殊值後世傳承並發揚光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