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31.240
  • 期刊
  • OpenAccess

中國大陸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之研析

An Analysis of China's Revitalizing Its Old Northeast Industrial Base

摘要


中共政權於1949年建立後,由於沒有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因此於1950年宣布「一邊倒」倒向蘇聯後,借鑒了史達林經濟發展的模式;在「重重輕輕」的不平衡經濟發展策略下,推動重工業優先發展的趕超戰略,當時東北是實施這個戰略的主要基地之一,也是最大的受益者。1978年中共推行經濟改革,東南沿海城市在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的政策下,開啟了一場掃窮運動,但是東北在趕超戰略下遺留的產業、產品及技術結構,以及計畫經濟時代的歷史包袱和思維模式,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卻成為制約東北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枷鎖。因此,當中共於2002年召開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後,環視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唐環渤海經濟帶的崛起,以及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出,使得振興東北成為溫家寶「西部提速,東北攻堅,東西互動,拉動中部」總體思路上,亟待完成的一項戰略任務。由於東北在改革的進程中,背負了沉重的歷史包袱,包括:冗員過多、債務沉重和企業辦社會等。這些因政策性負擔導致的政策性虧損,固然需要付出必要的改革成本,但是多年來中共對國有企業脫困、減負、優化資本結構等措施,並沒有達到振衰起弊的效果,因為這些花錢向舊體制輸血的淺層次改革,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必須進一步推動以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及建立現代企業文化為主的深層次改革,才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正途。此外,轉變政府的職能、優化具競爭優勢的產業、推動資源枯竭地區經濟的轉型,以及掌握區位優勢融入國際分工等,對東北經濟的振興亦具正面意義。當東北從管理型的政府走向服務型的政府時,不但可大幅減少尋租現象的發生,更可營造投資、創業和發展的良好環境,為振興東北經濟提供有力的保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