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103.234
  • 期刊

南洋作為一種想像的方式-論馬華古典詩(1881-1941)的在地意識

Nanyang as a Way of Imagination: The Local Consciousness of Malaysia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1881-1941)

摘要


馬華古典詩是中國古典詩的延伸,從早期屬於中國外交、考察之用,及至十九世紀末成為官巡、士族流寓和政治流亡裏“文學情感”與“中國經驗”的產物。他們在遷徙過程中進入南洋此一“異質空間”的詩作,往往與在地景物組構成了一種存在的詩學,他們詩作中的“南洋”意象,純為“中國經驗”下的情感投射,並不具有實質的“在地內涵”。二十世紀初南來的文人,他們的創作思維,仍固定於傳統中國的詩學模式或意識形態,詩中的生命情境,脫離了在地現實的生活和文化歷史。故憂鬱熱帶,草木有情,江山共悲,被置換成對原鄉的一種瞻望。“南洋”,在“中國經驗”的收編下,仍然揮不去華夏中心主義,而僑民、僑居地詩人的“南洋想像”,無疑又陷落於一種詩學技術的情感生產中,指向“在地”意義的空無。然而,當馬來(西)亞成了有國號、馬華古典詩人成了有國籍的國民,他們詩中除了大量複製北風金露、春華秋月、瑞雪紛飛的情景之外,是否存有對“在地”敞開生命之思?其“在地”經驗和意識如何在詩中展現?“南洋”作為古典詩的一種想像方式,又與南來的前輩有何不同?此為本論文主要探索的核心問題。

關鍵字

馬華古典詩 南洋 想像 在地意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