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5.15

摘要


後設戲劇(metatheatre)槪念的出現,起源於劇場研究學者萊恩涅爾.亞伯(Lionel Abel)所提出來的,首先運用於分析莎士比亞之後的戲劇。亞伯認爲悲劇與喜劇的形式已經不適用於希臘羅馬之後的戲劇槪念,認爲莎氏之後的劇本開始在結構中展現了戲劇本身的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ness),自身察覺並提醒觀眾演出的虛構性,這樣的劇本手法已經不同於以往的悲劇,要求觀眾投入劇情以獲得哀憐與恐懼的古典型態。所以在此亞伯以「後設戲劇」這個新名詞,來指涉這些顯現自我建構性的劇本或劇場形式。「後設」(meta)的英文原意爲「變化」或「超越」的意思,所以「後設戲劇」應被理解爲一種對於戲劇的超越或轉換,以這樣的詮釋來看待那些重新建構劇中真實、虛假結構的「後設」戲劇,基本上是十分恰當的名詞套用,但是本文欲以德希達(Jacques Derrida,1930~)的「解構」(deconstruction)方式,來重新看待「後設戲劇」這個槪念,將「後設戲劇」整個觀念與想法當作一種文本(text),讓語言的“延異”(difference)遊戲去瓦解此文本的基本論點,將意義加以多元的詮釋,解構這些被「後設」的戲劇,其實根本不存在著「後設戲劇」的名詞詮釋。本文的解構目的並非在於排斥「後設戲劇」作爲分類這類戲劇範疇的功用性,而是採用解構此詞與整體槪念的方式,發現「後設戲劇」模糊性與不穩固的意義,以避免了廣義「後設」的戲劇分析,變成了「無戲不後設」的窘境。

關鍵字

後設 後設戲劇 自覺意識 再現 德希達 解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