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6.90.182
  • 會議論文

禁梏的心靈,開放的形式-論《零或和平》的劇場意象

摘要


2003年11/2-11/10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爲期九天的「亞洲相遇:亞太小劇場藝術節」活動中,筆者於11/3華山藝文中心的戶外帳篷劇場,觀賞了由印尼雅加達自立劇團所帶來的《零或和平》(Zero)一劇。此劇運用了許多民俗表演素材、印尼傳統樂舞與影戲的融合,其中尤以強烈的視覺意象與聲音刺激,令人深刻感受到出席一場演出的震撼!演出的過程裡,《零或和平》(zero)捨棄傳統再現劇場的角色人物、口白對話,使觀者無法從角色身上讀取意義、也不能由對白中理解內容,只能經由影像的敘事結構經驗它,換言之,它並非傳統所定義之文學性劇場,而是有如超現實特質的劇場演出。因此,本文將以波妮.馬蘭卡(Bonnie Marranca)在The Theatre of Images將意象劇場與其他劇場區隔的特徵,以及亞陶殘酷劇場與意象劇場相似的特性,針對《零或和平》(zero)此劇的表演文本與劇場符號的內容作分析,並將劇中所呈現部分超現實的片段提出討論,藉以探究導演如何運用此類型劇場的形式,更深沉地構成豐富的劇場意象,達到因跨國資本作祟下,長年受戰爭苦痛卻無力翻轉的人心圖像。

關鍵字

非再現 超寫實 意象劇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