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31.178
  • 學位論文

台灣西南海域泥貫入體分佈與構造活動之關係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of Mud Diapirs offshore Southwestern Taiwan

指導教授 : 劉家瑄

摘要


台灣西南海域在地形上為狹窄的高屏陸棚與向西南傾斜的高屏陸坡。受隱沒-碰撞作用所形成的逆衝斷層與褶皺為高屏陸坡的主要構造,其與南海北邊的非活動性大陸邊緣以變形前緣為界。變形前緣為聚合性板塊變形構造的最前緣,沿馬尼拉海溝之破裂面向北延伸,在北緯22度以北的台灣西南部外海漸漸失去其地形上的特性。本研究經由反射震測剖面,描繪出其延伸方向,於台南附近上陸,上陸後可能與新化斷層銜接。 台灣南部增積岩體上劃分上部斜坡與下部斜坡的一條主要逆斷層構造則向陸銜接上旗山斷層,此斷層西側的西南海岸平原一帶,有台南、中洲、半屏山等背斜構造;斷層以東地區,鳳山背斜及小琉球背斜將巨厚的沈積盆地劃分為高雄盆地與屏東盆地。將海域之泥貫入體與陸上之背斜構造相結合,可以發現中洲、半屏山及鳳山背斜,其向海的一端分別可以連接上高屏棚坡下的三個泥貫入體。此三個泥貫入體應分別屬於中洲、半屏山及鳳山泥貫入體之向海延伸部分。 泥貫入體的源岩層主要為上新世-更新世期間大量沈積的泥岩,當有斷層產生而切穿高壓泥質體之蓋層時,高壓泥質體沿著此裂隙向上竄升泥成泥貫入體。泥貫入體形成後,仍持續受到造山帶西進的擠壓力影響,在台南-高雄外海地區的泥貫入體規模較小,泥貫入體頂部較淺,且延續性不佳;而在高雄-屏東外海區域的泥貫入體因有先前來自造山帶所帶下的大量泥岩沈積物,其後淺海相沈積物快速的在此處堆積,提供充足的荷重,使得高雄-屏東海域的泥貫入體規模較大,頂部深度較深且連續性佳。 由研究區域內之構造走向,觀察到大地構造與大地應力的密切相關。台灣西南海域增積岩體區中的逆斷層與褶皺構造走向在22°20’以南為近乎南北走向,在近岸區則漸轉為東北-西南走向,與台灣西南部麓山帶的構造相連接,上陸後再轉為北北東-南南西走向。各泥貫入體構造約略平行排列,與台灣西南部壓縮應變軸大約垂直,並且在與壓縮軸垂直的方向上,有一伸張力,伸張方向上易形成破裂弱帶,而使得泥貫入體再活動。由此可以推論台灣西南海域泥貫入構造的形成與走向,深受大地應力的影響。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Mud Diapirs Southwestern Taiwan

參考文獻


Barber, A. J., Tjokrosapoetro, S., Charlton, T. R., 1986. Mud volcanoes, shale diapers, wrench faults and mélange in accretionary complex, Eastern Indonesia. Am. Assoc. Pet. Geol. Bull., 70, 1729-1741.
Bowin, C., Lu, R., Lee, C.S. and Shouten, H., 1978. Plate convergence and accretion in Taiwan-Luzon region. Am. Assoc. Pet. Geol. Bull., 62,1645-1672.
Biju-Duval, B., Le Quellec, P., Mascle, V., Renard, V., Valery, P., 1982. Multibeam bathymetric survey and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investigation on the Barbodos Ridge Complex (Eastern Caribbean): a key to the Knowledge and interpretation of an accretionary wedge. Tectonophysics, 86, 275-304.
Brown, K.M., Westbrook, G..K., 1987. The tectonic fabric of the Barbados Ridge Complex. Mar. Pet. Geol. 4, 71-81.
Brown, K. and Westbrook, G.K., 1988. Mud diapirism and subcretion in the Barbados Ridge Accretionary Complex: the role of fluids in the accretionary processed: Tectonics, 7, 613-640

被引用紀錄


吳育雅(2013)。應用持久性散射體差分干涉法研究台灣西南部活動變形〔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0597
吳依璇(2012)。臺灣西南海域南海棚坡與高屏棚坡上海底峽谷形貌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0963
張雅婷(2012)。台灣西南海域下枋寮盆地的震測地層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0825
熊衎昕(2012)。臺灣-呂宋島聚合帶沈積物散佈系統及其從源到匯之意義〔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0166
邱子軒(2011)。枋寮外海海床的地形地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338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