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242.216
  • 學位論文

台資銀行赴中國大陸發展對OBU績效之影響

The Impact of Taiwanese Banks’ Development in China: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Offshore Bank Unit

指導教授 : 沈中華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金融往來始於2001年,當年正式開放台資銀行赴中國大陸設辦事處;但兩岸真正開始有實質的金融往來,是2009年第三次江陳會,兩岸簽署了「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後,在2009年同年兩岸也簽定金融MOU,隨後2010年台灣金管會公布「兩岸金融業務往來及投資許可管理辦法」(金融三法),允許台資銀行申請將中國大陸的辦事處升格為分行;同年,首波共有第一銀行等6家台資銀行申請,並獲得中國大陸銀監會批准,正式開始在中國大陸營運。至於台灣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在2001年開始與中國大陸直接通匯後,在2011年6月30日也獲准承辦人民幣業務。目前台資銀行皆積極的西進中國大陸,本研究想了解台資銀行赴中國大陸發展的歷程及可能面臨的機會與威脅。 另外本研究也以目前在中國大陸設有分支機構的14家銀行為樣本,並以2006年至2012年為研究期間,選用各銀行OBU的資產報酬率(ROA)及淨利息收益率(NIM)為應變數,各銀行OBU的財務數據,加上兩岸經貿關係及全球經濟狀況數據為自變數,進行長期追蹤資料(Panel Data)的分析方法,探討14家銀行設有已開業中國大陸分行與否,與OBU績效之關聯。 研究結果如下:本研究最關心的台資銀行設有中國大陸分行與否與OBU之ROA及NIM之關聯均呈現不顯著,推測原因為台資銀行的中國大陸分行開業時間尚短,因此可能對OBU經營績效的影響仍不明顯。而存款利率及VIX指數,兩者都與ROA及NIM呈顯著負相關。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1.王譽穎(2004),我國境外金融中心經營績效的分析-以隨機邊界模型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沈中華 (2002),金控公司的銀行與獨立銀行 CAMEL 比較:1997-1998,台灣金融財務季刊,3(2),73-94。
7.沈中華、呂青樺(2009),影響大陸地區銀行獲利能力與風險的因素, 中國大陸研究 (TSSCI), 2006, 49(3) , 119-142。
9.沈中華、林智勇(2009),銀行民營化的績效表現-配對理論的應用,經濟論文,【TSSCI】,第37卷第3期,頁369-405。
15.陳又慈(2002),我國境外金融中心經營與績效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延伸閱讀